罗汉床

 

弥勒榻,又称罗汉床,外观宽大独特,分为无束腰和有束腰两款。有束腰者,中部牙条宽阔、曲线饱满,被俗称为“罗汉肚皮”,因而得名。罗汉床一直以其实用性备受欢迎。

 640.jpg

不同于一般坐具,罗汉床不仅作为椅子,更可用作单人床。搭配小几上下榻,床围三面,坐卧其中显得格外尊贵,因而罗汉床是最高级别的待客坐具之一。

 


罗汉床的由来

 

古代生活中,席地坐是隋唐以前的主要习惯,虽后来演变为垂足坐,但盘腿打坐的传统一直延续。

 

弥勒榻和罗汉床是为迎合这一古老习俗而设计的家具。传说罗汉床最初是供僧人坐禅之用,经过演变在明清时期得到广泛应用,彰显其尊贵传统。


 640.jpg

 

罗汉床的起源及俗称迄今尚未有确切解释,存在几种说法:

 

 

有一种推测认为罗汉床与明代的弥勒榻有关。

 

另一种说法认为罗汉床是由汉榻(汉朝的坐具)演变而来,是明清宫廷“宝座”的前身,其小型形式称为榻,类似于现代的“沙发”。

 

也有说法是因为早期罗汉床多为庙堂中的高层人士,如方丈、住持之类的用具,白天打坐,晚上睡觉,有身份的大和尚才可以睡床,而大和尚被称为“罗汉”,故名罗汉床。

 

还有说法是罗汉床是根据罗汉床的腿脚结构而来。因为罗汉床的腿牙曲线向外,有较大的弧度,极像寺庙中的大肚罗汉,故俗称“罗汉床”。

 

 

罗汉床的渊源

 

古代卧具有榻、罗汉床、架子床、拔步床。后两者专用于睡眠,前两者既可睡卧又有坐卧功能。

 

古代睡眠分大睡和小睡,榻和罗汉床用于小睡和待客,而架子床和拔步床则用于私密的大睡。

 640.jpg

 

汉朝以前,中国人席地而坐,生活围绕睡卧,形成待客等级。清朝前,待客最高级别在床或上炕。榻和罗汉床则主要用于待客,而非睡眠。

 640.jpg

自唐至五代的《韩熙载夜宴图》起,历朝绘画中常见以榻或罗汉床为待客核心。明代后,尤其在清代,这礼仪成为定式,使罗汉床从朴素转向华丽,强调装饰。

 

 640.jpg

清式罗汉床特点为山形正面围子,两侧采用台阶形式,形成一定落差。设计要求正面围子中间足够高。在清代,出现了五、七、甚至九屏风式的罗汉床,导致正面围子必须加高。照这一设计理念,罗汉床的围子越矮,其年代越古老。

 

罗汉床的区分


 640.jpg

明清时期的罗汉床在形制上有区别。明代罗汉床使用大理石做围子,而清代则采用先用芯板夹住石板再装入框架的方式。这些施工手法的不同常表示着罗汉床的年代。

 

罗汉床作为较大型坐具,尺寸宏大。其摆放讲究,通常以一几为中心,两侧搭配坐垫,呈现典雅庄重的氛围。

 

罗汉床使用灵活,可室内外随性摆放。通常固定摆放于客厅、书斋和闺房等地。

 

罗汉床独特的卧床和坐具功能使其多用途。

 

在卧室中可供双人对坐、下棋交谈。也可单人躺卧轻松享受时光


在客厅中,与现代风格的沙发搭配,呈现别样美感

 

而在书房,罗汉床与书香、茶香相得益彰,展现浓厚古韵。

电话咨询

直销:400-889-8089
售后:400-830-9598

扫一扫

微信扫一扫

返回顶部